环球新消息丨“雪飞燕”里的高山救援队:从冬奥赛场到大众冰雪

2023-03-01 16:55:58 来源:北京延庆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地处北京延庆的海陀山中,赛道最大垂直落差超过900米,北京冬奥会时,这里承担了高山滑雪11个小项的比赛,坡陡面滑让运动员们感到刺激和挑战。去年11月,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迎来了北京冬奥会后的第一个雪季,17条高山雪道全新亮相。这些原本为专业比赛设计的高难度赛道,在经过重新规划后对公众开放。“雪飞燕”让普通滑雪爱好者能够在冬奥同款赛道上,尽享滑雪运动的魅力,但这里的特殊条件也给救援提出了挑战。

作为冬奥遗产,曾经在这里服务冬奥的高山救援队被整建制保留,他们是国内唯一具有高山滑雪顶级国际赛事救援经验的救援队。如今,他们从赛时保障进入了雪季保障,这次他们救援的对象是滑雪爱好者。

高山救援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冬奥赛场到大众冰雪

即使是2月下旬,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依然人气不减,高山救援队的工作仍然忙碌。

“报告指挥中心,B2雪道发现受伤人员,需要救援。”巡逻队员说。

指挥中心接到指令后,即刻派出4名救援队员携带装备出发实施救援,不到3分钟就赶到了现场。

到达救援点位后,救援队员迅速给这位伤者做了简单的检查,用夹板固定住了受伤部位,随后进行转移。

救援队员将伤者送到高山滑雪中心的医疗点,如果伤情严重,会转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从崴脚、骨折等外伤,到突发心血管疾病等,救援队都要第一时间进行施救。此外,防护网受损、游客上到高级雪道不敢往下滑等,也需要救援队员出动。

据高山救援队队长高宇介绍,当有安全网被游客撞倒或者是有风吹倒了,巡逻队员也随时要到达现场,大概每半个小时都要去巡查一次雪道。夏季的时候,奥林匹克园区也是对外营业的,有观光旅游的项目,也要随时保障游客的安全。

2018年,为服务好北京冬奥会,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山地运行保障团队成立了中国第一支国际雪联认可的雪上赛事救援队——高山救援队。层层选拔出来的队员们在学习和培训中,掌握了高山救援技能。冬奥会期间,这支队伍参与了41次救援。冬奥会对救援时间有着严格要求,4分钟之内要到达现场,15分钟之内要把伤员转送到医疗站。高山滑雪中心从赛场转换成大众雪场时,这个要求也被保留了下来。目前,救援队的17名队员中,有12人参加过冬奥会。

救援队员张博说,“他们全身的装备在50至70斤,他们救援时随身带着的背包别看不大,却有20多斤重。”

高山救援队的队员们,来自全国各地,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都把这片雪场当成了自己的家。山上山下两点一线地生活,虽然有点枯燥单调,但大家在一起也热热闹闹。这个雪季预计3月初结束,队员们会有短暂的假期。

随着高山滑雪中心的运营进入正轨,高山救援队也不断地招募新队员。这群年轻人秉着对冰雪运动的热忱,驰骋在这片高山雪场里。

“我们对雪的感情不是说一般人能比的,通过保障冬奥会,对赛道或者是雪场有很深的感情,我们会一直持续下去,把冬奥精神延续下去。”高山救援队队长高宇说。

从冬奥到大众冰雪,一年多的时间里,“雪游龙”“雪飞燕”等冬奥场馆相继向公众打开大门。北京冬奥会为延庆留下的不仅是奥运场馆,富有经验的冰雪人才也成了一笔重要的财富。未来,延庆也将继续深入挖掘冬奥场馆资源潜力,着力把冰雪产业发展、冰雪运动竞技、奥运经济管理等各类人才集聚起来,持续放大冬奥效应,让其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

编辑:祁海凤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本文有修改)

近期必读

标签: 高山滑雪 冰雪运动 指挥中心

下一篇:
上一篇:

珠宝展示